【大干八个月 打赢四大战】土桥镇涧布村:闲置厂房变扶贫车间 村民“家门口”挣钱
2020-07-10 19:29:1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何慧 | 作者:李 志         

土桥镇涧布村通过盘活村里闲置的老旧厂房等村集体资产,让闲置的房屋变成村里的“活资源”,设立扶贫车间,让村民实现在“家门口”上岗就业,为巩固扶贫成果开辟了新途径。

在土桥镇涧布村,由于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,大多数的留守妇女每天除了送孩子上学、照顾老人,大多数时间都处于“无所事事”的状态。了解到这方面情况后,涧步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觉得不能再等了,必需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。

县委派驻土桥镇涧布村工作队长、第一书记 何为灯: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非常薄弱,仅仅依赖集体光伏电站这块的收入,远远不足,所以综合各个方面考虑,我们想到怎么样来盘活现有的资产,促进我们农村经济发展,经过村支两委的商议,一起决定把原来的老旧厂房,也就是过去的供销社的老仓库,把它装修改造好,用它来建设一个扶贫车间。

涧布村建设扶贫车间的20万元,是在县总工会和其它单位的帮助下筹集的,建好以后把车间租给电子厂老板。

汝城县土桥镇涧布村村支书 曹德财: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预计每年26000块钱,(设备全部投产可以)提供就业岗位60个以上。

工作队积极引进致富能人,老房屋变成了村民创业就业基地,吸引周边的村民来这里施展才能,带领群众增收致富。日前,汝城县土桥镇的30多位村民,因为村里新开的扶贫车间,实现了“家门口”就业。最近厂里的工人正在忙着加工一批数据线,7月底前,这批货要发往广东。

鑫线电子厂的负责人曹庆良就是涧布村的村民,2005年,他利用外出务工期间学到的技术,在土桥镇金山村、黄家村创办了鑫线电子厂,订单主要来自深圳、东莞,员工则是周边的村民。

扶贫车间负责人 曹庆良:我不是老板,我只是领个头,带头致富。

今年6月,曹庆良的鑫线电子厂在涧步村开业后,车间厂房从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500平方米,并成功申报汝城县就业扶贫车间,日产2万条数据线。

土桥镇涧布村村民 曹孟娥:在这里打工有2000多块钱一个月,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,跟外面(打工)相差查不多吧。

43岁的曹孟娥是土桥镇涧布村民,2014年建档立卡,由于需要照顾老人和3个读书的孩子,她无法外出打工。如今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加上丈夫打零工的收入,日子过得比较宽裕了。

今年56岁的叶初龙 ,是土桥镇涧布村村民,一直靠打零工为生。但上个月起,他的现状因为家门口的就业扶贫车间而改变。

土桥镇涧布村村民 叶初龙:我看到扶贫车间招工,贫困户优先,我就过来试一试,没想到就录取了。

叶初龙介绍,由于自己勤快能干,车间特意安排了碾料、搬运的工作,可以为车间增加劳动力。 

目前,曹庆良的就业扶贫车间有各类生产机器设备30余台,生产高中低档3种数据线,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多年的客户积累,产品不愁销路,月销售收入约30余万元。

扶贫车间负责人 郑英巧:我们车间目前员工只有30个,但是我们目前还要大量地招工,我们主要招的是留守妇女和老人,我们的工作岗位目前就是以贫困户优先,我们的工作岗位是按年龄来分的,比如年级轻一点的就可以做机器,压塑点锡,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就只有做手工。

该负责人介绍,车间通过集中培训和专人传授帮带相结合的方式,让员工切实掌握各项工作技能,顺利上岗,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渠道,防止返贫。

据了解,我县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行扶贫车间123家、4家扶贫基地,吸纳农村劳动力5741人,其中贫困劳动力1430人,获评车间还将按照每年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稳岗奖补和每年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场地、水电、物流、培训奖补,让家乡更多的贫困群众能实现家门口就业、脱贫、致富。

责编:何慧
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热点
政务要闻
专栏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